•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访谈

用“心”诠释责任——记第四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苗燕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 2016-11-25

 用“心”诠释责任
             --记第四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苗燕                    

    她在建筑防水领域埋头苦干30多年,用汗水兑现承诺,用心诠释责任。她的团队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优秀、连续两年获得先进集体、2011年荣获全国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而她本人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当选为本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的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苗燕。

苦心工作:她是领导的得力助手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家庭中的两个大家长,一个是理事长朱冬青,另一个是秘书长苗燕。协会同中国传统式的家庭分工一样,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为了让男主人能踏实、放心地全力主外,作为女主人的苗燕按照领导的要求,对协会工作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一是企业化岗位薪资分级制度,制定员工岗位职级晋升管理办法;二是实行看板管理;三是采用协会重大工作流程管理;四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协会建设;五是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八项规定”。仅第五项改革就让协会2014年的招待费比上年降低了20%,办公费比上年降低了33%。
除秘书处工作外,苗燕还主抓每年的中国国际屋面和防水技术展览。展会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第一届展会便搭建了参展企业与美国防水界的交流平台,当时在北京国贸一层举行,规模达到4000平米。为使展会更好地服务参展企业,苗燕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观展的观众身上。在第二届展会中,她引入建筑师专场研讨会,同时与建设部建筑师注册管理委员会达成为参加技术演讲的建筑师赠送20学分的合作。
为促进国内企业与更多国家合作,苗燕每年都要带着国内企业到国外参加国际交流。每年2月,她舍去与家人过年的机会,坚持带企业到美国参加国际交流会。每次带团,领导制订行程,她则需兼顾几十个人的不同需求。一次,她和领导外加2名协会同事,4个人带了近50人的团在美国参加国际屋面展。恰巧赶上美国改夏令时,赶飞机要比原定时间提前1个小时,她只得在头一天晚上一一通知,可第二天还是有2个人没有按时起床。苗燕考虑到在异国他乡没有车单独送他们去机场,便延迟出发,专门等待,并陪同他们抵达目的地。至今,她已累计带团出国500人,像这样的小插曲多得不胜枚举。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展会现已和德国、巴西、印度、日本等相关组织建立了合作。
2005年,为顺应区域要求,苗燕硬是把展会搬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举行。由于异地办展没有北京的便利条件,她带着团队在上海吃住4个月,亲自走访每家企业洽谈参展、参观事宜。
    此后,展会地点便定为一年北京,一年上海,而她每逢上海办展,就提前4个月到达,并一一拜访企业。2012年她儿媳生产,身为婆婆她没有回去;2014年她父亲病危,身为女儿她没有回去。这些事,她都没让身边的同事知晓,直到展会前的攻坚战结束,她才安心回京。
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协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了“2014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屋面和防水技术展”,规模达到25000平方米,国内外252家参展企业共展出20大类产品和成果,观众达到27240人,是防水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展览。
不仅如此,协会2014年超额完成经济目标任务,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被中国建材联合会评为先进集体和争取国家政策(资金)表彰单位,苗燕则被评为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2014年度先进个人。

真心待人:她是下属的贴心上司
    防水自有史以来一直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远古,人类为了生存,选择洞穴群居,或依树筑巢而栖,以遮风蔽雨防潮。在我国传统的防水材料中,茅草、砖瓦、琉璃瓦、石片、竹片、棕片等一直被沿用至今,由于我国在清末时期工业始终处于落后,进入20世纪时,现代防水仍是空白。直到1947年,我国才创建了第一家防水材料厂。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生产纸胎油毡主要用煤焦油沥青,大锅熬油。60年代后期,我国一部分科研单位先后进行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进入70年代,各种化工、塑料、橡胶卷材相继问世,我国防水材料才逐步形成卷材、密封和涂料三大系列。
那时,苗燕年仅16岁,是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从1970年进厂,一干就是12年。1982年,她进入北京市沥青厂,一年后到了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前身),从此与建筑防水领域结缘30多年,见证了防水行业从大锅熬油到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此期间,无论是与她共事30多年的老人,还是初到协会的新人,都说她是“最贴心的上司”。
   与苗燕共事30多年的老人说苗燕是“拼命三郎”,一个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干活不要命,工作敢拼,大家称她是事业的献身人。1994年时,公司收款很难,她可以不吃不喝、单枪匹马地去给公司收款,是当时公司创收的主力。无论在公司的哪个岗位苗燕都干得很忘我,别人对此不解,觉得她作为一个女人,完全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为此经常因对工作的看法不同而与她发生小的争执。可苗燕从不计较,在同事遇到困难时她总会出手相助。
协会会员部的董玲年龄比苗燕小2岁,是退休返聘的职工,在一次组织会务时,领导要求她立即整理出与会者通讯录,这对于电脑操作不好的她可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苗燕得知后一夜没睡,亲手帮她把通讯录做好。
   与苗燕朝夕相处最多的展览部主任缑利锋是甘肃人,每天最少吃一顿面条,而苗燕偏爱米饭。每当在上海办展,他们都要一同在上海吃住,缑利锋对上海的饮食不习惯,不吃面就拉肚子,只要吃面就没事。为此,苗燕一天三餐陪着他吃面,一吃就是4个月。
初到协会的新人也能感受到苗燕的贴心。刚到协会工作的信息部副经理高静说:“面试前,苗秘书长特意发来短信告诉我到协会的路线,这是我在其他单位的面试中没遇到过的事。”
   哪怕是同事的一句话,苗燕也会记在心上。一次,她去四川出差,临行前在和同事午餐闲聊时,听政策研究部陈岳说起5月正是南方枇杷最好吃的时节,回京后,她便带了一袋新鲜的枇杷给陈岳。
在大家眼里,苗燕是贴心的上司,也是知心的朋友。由于展会工作压力大,特累心,被大家笑称“展会干一年就少活一岁”,缑利锋曾一度考虑离开这个行业,正是苗燕坚持不懈的鼓励,他才干到今天。缑利锋说:“对我个人每次的重大转折,她都会给我方向上的指引。”
苗燕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知心、贴心的上司,真心待人的同时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